新闻资讯

【今日人物】刘开之:天山大漠筑峥嵘,不负韶华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2-05-08 文章来源:党工部、新疆乌尉项目

奋斗成就梦想

劳动开创未来

今天,中交集团公布了

2020-2021年度劳动模范名单

公司职工刘开之

获此殊荣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

走近刘开之的奋斗故事

中交集团劳动模范


新疆乌尉项目


刘开之




跨过思想关,接受新挑战

“有幸能参与乌尉项目这个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我感到既光荣又忐忑。”2017年,刘开之初到项目时,更多的却是忐忑。

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全长22公里的隧道面临着很多世界级难题,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环保等级……在此之前,刘开之虽然有十多年项目管理经验,但作为这个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第一次看见天山胜利隧道的施工图纸时,心里却犯了嘀咕,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也怕辜负大家的期望。“那段时间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啥滋味。”刘开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最激烈的思想斗争,彷徨和犹豫无时不在,“我是一名党员,绝不能被困难击退,有些压力必须勇于承担!”沉下心来的刘开之重新梳理思路,一点点接受了挑战。“有集团高端智库和院士团队为我们做后盾,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项目负责人的一席话让刘开之更加坚定了信心,最终他顶住压力,向天山胜利隧道发起挑战。


坚持自主创新,破解服务隧道拥堵难题

按常规施工法,全长22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工,为保证投标承诺的6年工期,隧道采用“三洞+四竖井”的建设方案,中导洞服务隧道采用TBM掘进施工,双主洞采用钻爆法施工。在施工高峰期,单端服务隧道同时就需要为7个工作面提供物料运输条件,有880余台各种施工车辆通行其间,虽然施工进度上去了,但却导致服务隧道内施工干扰严重,施工组织难度极大。

因缺乏经验,借鉴案例较少,施工一度陷入被动,刘开之看着线路图一筹莫展。“要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工程技术工作者的职业初心,有问题就得硬着头皮上,困难再大也要把它转变成动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开之和他的团队进行了数十次的“头脑风暴”,召开了十多次的专家会和专题会,最终自主研制出了多功能交互运输系统,实现了车辆、人员信息快速识别、精准定位以及快速引导,解决了服务隧道运输安全、车辆拥堵等问题,有力确保了项目工期。


春节不打烊,克服疫情穿断层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期间,正赶上水平定向钻勘察技术(HDD)在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施工,再加上天山高寒高海拔的特殊气候,项目有效施工时间十分有限。

为确保在3月份按计划完成水平定向钻对博阿(F6)断层破碎带的穿越,为TBM顺利进场拼装和施工打好基础,刘开之一直坚守在库尔勒,时刻关注水平定向钻的进度和现场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在大雪封山后,现场物资无法进入、临时便道被涎流水漫流结冰,他紧急协调周边标段、调动施工设备,做好施工保障、安抚工人情绪。最终确保了在3月底完成了既定目标,同时在水平定向钻勘察方面创造了四项创新记录,为天山胜利隧道TBM穿越博阿断裂带施工方案提供地质详勘依据,填补了目前国内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手段的空白。


打造样板工程,攻克质量通病

作为项目技术质量部的负责人,刘开之深知,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当地施工环境恶劣,结构物模板在支护过程中或是支护完成后很容易受到沙尘和砂砾污染,二次清污非常困难且无法清除干净,导致混凝土外观没有光泽、表面还容易出现细小的气眼。现场施工人员说这是新疆地区一直以来的混凝土质量通病,风沙随时起,防也防不住,无法消除。可刘开之不这么认为,接下来的一周,他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到了沙漠和戈壁区。“在涂完脱模剂的模板上粘贴塑料薄膜然后再进行安装,在浇筑混凝土时将塑料薄膜取出。”按此方法施工的结构物在拆模后外观明显发生了变化,表面光洁且无气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在全线推广使用。


2022年是刘开之在大漠边疆的第6个年头。常年在外的日子让他有些疲惫,但他从未退缩。正是因为项目上有很多和刘开之一样的工程建设者,立足岗位、默默耕耘、甘当路石,天山胜利隧道的一项项世界级难题才能被相继攻克,中交集团“头号工程”的设计蓝图才能一点点变为现实。“对工程人来讲,我们参建的项目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茁壮成长,感到十分自豪。”回顾自己这些年难忘的经历,刘开之感慨地说道。


策划:党委工作部、新疆乌尉项目

责编:孙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