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天路”继续延伸!看看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如何建成

  发布时间:2021-11-19 文章来源:党工部 浏览量:50

青藏高原

高寒、高海拔、氧气稀薄

一望无垠,风吹草低

一条平整的高速公路横贯南北

划过绿色,坚定地展开



8月21日

中国交建承建、总承包分公司实施管理

一公院、二公院设计

一公局集团、中交路建、二公局、二航局施工的

京藏国家高速公路西藏那曲至羊八井段第二标段

建成通车

高原“天路”再一次延伸

向着西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前方



那羊高速公路全长226.937公里

全线平均海拔4500米

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

中国交建承建的第二标段

施工难度大、地质情况复杂、作业环境艰苦

是全线的通车的关键路段

 

在“世界屋脊”建公路

考验的是扎实的管理

是过硬的技术

更是建设者们坚定的意志

和身为央企的责任担当



端的施工环境

藏北高原

最高海拔达4785米

气候寒冷,氧气稀薄

氧气含量不足60%

四季不分明,冬长无夏

多风雪天气,无绝对无霜期

气候变化无常,年均气温-3.3℃

8级以上大风年均可达74天

由于气压太低,水的沸点仅为75℃

部分地区甚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当地人平均寿命不足55周岁


劣环境中坚守

 

恶劣的自然条件

导致不可逆的心肺肿大、记忆力减退

困扰着建设者

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高危疾病

威胁着建设者

由于高原反应

大部分建设者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弥散式供氧设备↑

高原型平衡仓→


为了保障建设者们的健康

项目将弥散式供氧设备安装至每个办公室和宿舍

高原型平衡舱随时待命

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项目医务室配备着各种高原病药物



施工区域因海拔高植物难生长

新鲜蔬菜匮乏

为了保证建设者们的营养

项目自己建起了“菜园子”

开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种菜收菜也成了建设者们工作之余的消遣

 

与自然条件同样恶劣的

还有复杂的不良地质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季节性冻土


季节性冻土


什么是季节性冻土?在季节性冻土上修筑高速公路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冻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就像冰袋一样,冻结状态下,非常坚硬,强度高;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如果冰融化后就会变软,承载能力下降,路面下就会像融化的冰袋,车辆在上面行驶,路面很难承受压力,就会沉下去。为此,建设者们提出了很多工程处置措施,比如在路面下埋设通风板、通风管和热棒等设施来调控冻土的温度。在我们看不到的路面下方,凝结着几代建设者的智慧和努力,让我们未来的行驶更安全和舒畅。


要规避冻土的不利影响

就要让公路由内而外变得“坚强”

施工中

适当提高路基高度

尽量避免零填、低填路基

选用粒径较大的碎石土、卵砾石土为填料

在挖方路床范围内换填粗颗粒土



做好路基防排水设施

中等冻胀区采用现浇混凝土排水沟

强冻胀区采用预制块水沟、草皮生态排水沟

小型结构物基础埋深至冻土层以下

采用抗冻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强度



路面采用低温抗裂性能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

严格控制路面结构层的施工质量

在确保后期路面不会塌陷的基础上

提升行驶的舒适度


进的管理理念



怎样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高质量施工?

项目采取的方法是

向管理要效益

主动融入当地文化特点

采用“8S”管理理念

将“标准化”融入建设全过程


“8S”管理理念

“8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和学习(Study)”。通过改变员工的想法和行为,提高每位参建人员的整体素养,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飞跃,形成“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循环。


建立长效管理、常态管理机制

管理水平在同台竞技的央企中一路领先

 

推行“首件工程”制度

以首件工程作为示范样板

标准化引领后续同类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为适应高原高海拔气候环境

实施高原大型临建设施标准化

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

封闭式项目驻地

和综合场站建设标准

引领了“新风潮”


创新的技术工艺

长期的低温作业环境

混凝土浇筑

最重要是“穿得暖”

高原高寒电热模板

就是这样一件“保暖内衣”


 

项目在钢模板背后的区格里

敷设高效发热材料

使钢模板变成可控温、高导热的

电发热模板

可以实现极寒天气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并让混凝土在理想的温度、湿度环境下

迅速增强

 

拆除模板后

混凝土表面预先罩上定制的塑料膜

再紧密的包裹上“保温被”

一层可控温的石墨烯电热膜

让混凝土的整个养护期“恒温舒适”

 

钢模板的装卸

也是包含着项目的“小心思”

传统钢模板重量大、安装不便

项目针对地区特点

创新采用塑钢模板作为替代

既方便运输与安装

且刚度与钢模板相当

尤其适合在高原人工安装



塑钢模板采用新型可再生材料制成

可反复回收利用

且不会污染环境

施工成本也大大降低


苛刻的环保要求

羌塘草原

千年生长一片绿

这里是牦牛、虫草、牧民赖以生存的地方

破坏一片草原等于毁了牧民的生计

项目始终将环保放在首位

创新研发草皮移植技术

给草皮搬家


草皮移植技术

草原区施工前

将草皮按照一定尺寸切块

分层码放覆盖养护

路基边坡、便道、场站的恢复等

都是草皮的新家

移植后千年生长的草皮更易生长

更好解决了当地植物生长难的问题

 

“天上”的水清澈甘甜

养育羌塘万物

流经祖国各地

容不得半点污染

施工过程中

项目提前建立沟壕堤坝

隔离水源再施工

施工生活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为了保护纯净的空气

项目全部采用低排放、低噪音设备

杜绝黑烟和噪音的污染

洒水车哪里有尘洒哪里

将车辆轮胎带起的尘土及时“浇灭”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将高原的宁静始终保持下去


企的责任担当



除了打造“精品工程”

作为央企的一员

项目主动担负起脱贫攻坚的责任

用实际行动

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积极扶贫

展现央企担当


项目积极安排当地大学生30余人就业

吸纳当地农牧民1000余人

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和学生

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施工中优先考虑使用当地施工机械

为当地创收1.64亿元


 

109国道是当地最主要的主干道

但是冬天的雪后

人烟稀少的109国道常因滞留车辆而排起长队

有时司机们会原地等待两三天

项目主动走上国道

送开水、送泡面、送氧气

为缺氧寒冷的109国道带去一份温暖


 

平时

项目会在109国道当起“志愿者”

清洁路边的垃圾

绝不给草原“添堵”


那羊高速公路是西藏自治区

“三纵、二横、六通道”公路网的核心骨架路段

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防公路

由北向南连接多条干线公路

是西藏地区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大动脉



苍茫草场,牧民牛羊

俯瞰眺望

那羊高速公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

三条路交汇并行

延伸向天际

这不仅是路的延续

更是“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的延续

向奋战“世界屋脊”的建设者们

致敬!